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契丹民族兴起发展、繁荣到衰亡寂灭,大约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过程。细细的考究起来,契丹民族伴随着隋唐建立而兴旺繁荣,大贺氏时期开始形成稳固的部落联盟,后又经过建立摇撵汗国约170年的历史。到耶律阿保机立建立 辽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权,它与五代同时开始,又和北宋几乎同时结束。辽被金国灭亡之后,辽国皇族后裔投靠了成吉思汗,后辽...
11月10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我校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福建平潭岛发现了商周时期聚落遗址和南朝墓葬,为我国海岛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物质资料。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金龙考察了厦门大学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对我校师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自今年九月起,我校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便开展了在福建平潭进行考古的发掘。近日,考古队发掘了一处距今150...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古往今来,这终极三问,困扰着无数人。 “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尤其令来自河南的青年考古学者赵清坡着迷。今年9月,赵清坡与一群中肯考古学家来到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希望在这里寻找解开谜底的线索。 1、据赵清坡介绍,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约300万年前的石器(工具),同时也是“现代人非洲起源说”的重要地区之一。...
最新研究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洞穴壁画。此前科学家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壁画位于欧洲,不过近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最新壁画,其历史可追溯到4万年前。 这幅洞穴壁画的主题应该是当时该地区的野牛,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远古人类手印形状的图案。 这项研究报告显示,这些洞穴壁画位于印尼婆罗洲的一个偏远洞穴里。该洞穴并不容易进入,而且除了壁画之外几乎没有人类居住的痕迹。该洞穴被描述为史前艺术画廊,...
11月8日,北京市昌平区前锋学校的120名师生来到位于顺义区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参加2018年首都“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五老讲故事大型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活动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起并指导,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 师生们认真观看了馆内珍藏的历史文物,亲身体验了四通八达蜿蜒曲折的地道,现场聆听了开国中将罗舜初将军之子罗晓明讲述父辈悲壮激烈的战斗故事。活动后大家对新中国...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优化文物拍卖许可证审批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优化文物拍卖许可证审批事项,做好文物拍卖经营主体准入服务,构建规范、便捷、高效、公开、联动的审批制度。 通知要求,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工作,以便利拍卖企业申领为原则,积极推广文物拍卖许可证审批网上业务办理;合理调配审批人员、做好审批工作保障、提高审批效率,将文物拍卖许可证审批时限压缩三分...
11月8日,河南省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在安阳召开。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省政府副省长戴柏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素萍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要做到真查实改,全面分析研判本地区文物保护现状,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坚决维护文物安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
11月7日至9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嘉兴、丽水等地区调研督导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并参加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外部长高峰论坛”相关活动。 在杭州调研期间,刘玉珠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省文物局机关全体干部及省直文博单位和全省各市、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共计100余人作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专题...
林留根,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一名从事文物考古工作34年的老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田野考古第一线,带领考古所干部群众冒严寒、顶酷暑,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大江南北,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抢救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保护了上百处重要遗址。2018年,他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 “营造全社会都积极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江苏省面积不大,却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文物资源极...
11月7日至9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参加“中外部长高峰论坛:弥合数字鸿沟”,并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强化站位 服务大局 促进发展 构建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的主旨发言。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时代,文物与互联网相融相生,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玉珠...
10日下午,“寻源经典——国学主题书画展”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据悉,本次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60余幅,展期将持续至11月25日。 展览现场一些书画作品。上官云 摄 “‘寻源经典——国学主题书画展’共展出书画作品60余幅,主要展示先贤孔子的儒家思想及故事,其中书法以《论语》语录居多。”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道。 如其所言,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作品均与《论语》有关,这确实也是本...
桃花源图(国画) 161.5×102.5厘米 明代 周臣 苏州博物馆藏 “唯有家山不厌看”“我来添尔一峰青”“笔砚写成七尺躯”“我向毫端寻往迹”。中国古代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追求、所达到的笔墨成就、所代表的人文内涵,一直是后世研习传承的重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立足于传统进行系统性梳理、比较性研究,也需要发掘与当代精神相契合的点,并通过合适的阐...
如何留住一座城市的记忆?历史建筑是重要的载体。昨日,第四届广州历史建筑论坛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召开,建筑和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名匠大师、运营团队等齐聚一堂,共商历史建筑的活化对策。有专家提出,老城区历史建筑活化要培养“造血”能力。 “建筑师的使命不是修房子。不为保存而保护,但为再生而修复。”历史建筑保护并非只限于一栋楼、一间房,而是要留住“历史环境”。论坛一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
图为馆内展出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历时五年建设,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馆9日揭牌开馆,意味着中国规模最大的以藏医药为主题的博物馆,扩建成为一家全方位陈展藏民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 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予波同中国两院院士吴天一、黄璐琦、王光谦、南志标等为二期馆揭牌。该博物院是青海藏医药科研、医疗、教育、产业、文化“五位一体”发展...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正在国内多个城市巡展,获得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流散在海外、国人难得一见的壁画精品,以再现性复制和临摹的手段从国外大墙上走下来“回归祖国”,既弥补了广大观众的遗憾,也有效保护了中国传统壁画的信息和价值,对传承和弘扬传统壁画艺术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中国传统壁画存世量(包括遗失海外部分)为世界之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